时间:2022-11-28 01:09:38 | 浏览:1144
厂商角逐元宇宙,已不是新鲜事。
前有字节斥资90亿元收购国内头部VR设备厂商Pico,后有百度近期上线元宇宙社交APP“希壤”,大厂加码无疑把元宇宙赛道推到了制高点。
而阿里近期的一个动作同样值得关注。
近日,全球领先AR科技公司Nreal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C+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阿里牵手nreal的意图已然明显,但这背后蕴藏的赛道变量或许仍然值得一说。
AR是nreal探索元宇宙的钥匙
元宇宙孕育而生时,很多创新公司都致力于将AR的想象变成现实,Nreal就是其中之一。
Nreal公司名为太若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MR智能眼镜研发公司。资料显示,Nreal起步于中国的混合现实公司,主要聚焦于混合现实技术研发,AR终端眼镜生产。据Nreal的官网介绍,利用AR技术,可以将增强后的数字图像叠加在现实世界上。基于此,用户可以佩戴Nreal的两款眼镜产品,Light或Air,以访问游戏或电影等AR应用程序。
目前来看,AR和他的堂兄VR都因元宇宙概念的兴起炒得火热。而AR也被视为所谓的元宇宙的关键技术。
简单的区别是AR眼镜是透明的,让你能同时看到现实世界,和叠加在上面的虚拟成像;而VR眼镜是不透明的,只显示虚拟世界,把物理世界完全挡住。
虽然元宇宙还没有准确的官方定义,但它主要与人们可能在其中工作和玩耍的虚拟世界有关,AR或许是访问元宇宙的更接近的一种方式。
就如N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所说,基于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存在局限性,而“空间互联网”将带来交互维度的变革,与元宇宙“几乎是无缝衔接”。这套生态系统背后,无论是内容还是社交,都需要一个核心的硬件载体。
或许正因为如此,背朝元宇宙的大海,Nreal的产品充满想象力。
Nreal也一直致力于通过AR产品打造极致的AR体验,即将数据、信息图像化映射到真实场景中,完成在真实场景的无缝播放。为了丰富内容体验度,Nreal与流媒体服务商Cinedigm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Cinedigm能够提供原创内容和频道,以提升Nreal Light的吸引力。用户可以在一个虚拟高清屏幕上观看他们的节目,同时在最多两个相邻的虚拟屏幕上进行多任务处理。
得益于上述Nreal在AR赛道中抢先卡位,Nreal在消费级AR领域的商业化进展很快。
. 2021年11月Nreal与咪咕公司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5G+AR的内容生态发展;
. 2021年12月,Nreal联合蔚来汽车发布了车享版AR眼镜,打造智能座舱的娱乐新体验;
. 2022年2月,Nreal在日本联合两大运营商Docomo和KDDI首发新品「Nreal Air」AR眼镜,广受市场好评和追捧。其多款产品已经在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的多个国家落地,并计划在今年拓展中国市场。
综合来看,Nreal算是一家比较“硬核”的AR公司,而这背后或许还有5G时代通讯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为终端设备的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一层助力,这也让AR行业有机会诞生面向全球消费者的领先性品牌。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元宇宙兴许能提供更多交互场景的拓展,这也都基于元宇宙的概念不断发展下,让众多的元宇宙产品,变得更加多元化,随着Nreal成为阿里的新势力之后,这会给阿里带来多大的变量?
1+1>2?
近几年来,国内互联网大厂一直在加码投资布局元宇宙。
前有,腾讯代理发行的《罗布乐思》暂时遇挫。《罗布乐思》在国外这款游戏的火爆程度却是万中无一,《罗布乐思》在全球的范围的月活玩家高达一亿以上,也被业界广泛视为最具元宇宙风貌的互联网产品,而《罗布乐思》也承载着腾讯卡位元宇宙的期待。但在运营短短三个月后,《罗布乐思》停止注册,何时恢复不得而知。
而阿里也紧随其后,此前阿里则选择从硬件维度切入元宇宙。2016年2月,阿里领投Magic Leap。Magic Leap是最早入局AR(增强现实)眼镜的玩家之一。
但Magic Leap没能实现“魔法一跃”。2018年,Magic Leap才发布了第一款产品,售价高达2300美元。创始人原计划在上市第一年卖出100万套,但半年销量仅为6000台左右。
面对巨大落差,投资者开始失去信心,Magic Leap的估值从2019年的64亿美元大幅萎缩至2020年9月的4.5亿美元,跌幅超90%。
阿里不仅录得巨额投资亏损,还付出了相当大的机会成本。
基于以上的经历,这也说明阿里和腾讯拿下元宇宙板块并不顺利。让大厂“买下”元宇宙门票的玩法被打上问号。他们开始转而向内,自行寻找元宇宙的掘金路线。
10月底的2021年云栖大会上,阿里宣布成立XR实验室,主要进行AR、VR相关的技术研究,这座实验室将成为阿里进军元宇宙的桥头堡。
XR实验室负责人谭平就围绕着元宇宙发表演讲。他表示,将来若到了VR及AR时代,很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虚拟替身,通过虚拟替身,我们可以在虚拟世界里面对面的交流,在这样的一个设置下,很有可能社交、电商,许多的应用都会发生改变。
从这段描述来看,阿里的愿景和上文Nreal创始人的理念一致,未来的虚拟电商应用场景都需要一个载体,而Nreal无疑成为了阿里打开元宇宙的钥匙之一。
另外来看,对于阿里而言,致力于元宇宙的搭建,也是服务其电商业务的辅助手段之一,加码AR眼镜也是为阿里电商提供新的变量。
目前来看,阿里所有的产业布局都是围绕阿里电商展开的。无论是投资影视、视频,还是微博等,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给电商平台"引流"。而在海外,阿里除了投资电商平台外,还投资了配送服务商、应用搜索引擎、电商服务商等,也都是围绕电商展开,思路极为明确。
随着nreal的加入,这能在阿里电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如天猫全息店铺、虚拟家装等。
而从Nreal的角度来看,如何实现从1到100,仍是面临的重要挑战。缺乏资源、渠道,单靠自身其实是很难真正壮大起来的,即使有也需要更长的时间。若nreal想依靠AR构建元宇宙的核心平台,意味着每年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资金,而且需要持续投资10~20年。
那么,在获得阿里的投资之后,至少也可获得更多的流量帮助。以字节收购国内头部VR厂商Pico为例,在字节跳动流量支持下,Pico新品在抖音、火山小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获得大量推广资源,春节期间,众多明星带着“2022年宝藏年货”“玩VR选Pico”等词条冲上抖音热搜,收获近10亿播放量。
就着这一逻辑来看,阿里投资Nreal,其实是"双赢"。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旨在提供活泼、深度的财经商业价值解析,做一个有态度的行业观察者! |
【中小券商青睐基金托管业务 推动财富管理加速转型】财联社8月18日电,继东兴证券、湘财证券之后,东北证券是今年第三家申请基金托管牌照的券商。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积极布局基金托管业务,当前券商板块向财富管理转型已成为大趋势,获得基金托管资质有利于券商优化收入结构,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信诚鼎利灵活配置基金经理吴振华解读近期半导体市场行情,洞见后市机遇。吴振华:半导体设备的逻辑在于资本开支快速增长和国产替代。摩尔定律表达的是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速度。目前,随着先进工艺的不断演进,摩尔定律有放缓的趋势,但是通过chiplet先进封装等工艺的变化,半导体行业仍然维持着高增速在发展。
(2)7月调查失业率54%,环比6月下降0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7月房地产投资下降123%环比恶化,销售/新开工恶化,施工/竣工/拿地环比改善但仍同比下降。
此后,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采取多种方式支持生态环境领域PPP项目。(小标题)市场规模料稳步扩大多位专家认为,PPP市场规模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将继续发挥扩大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
中信证券认为,伴随AI芯片、算力设施、数据等基础要素的不断完善,以及大模型带来的问题泛化求解能力的大幅提升,大模型 小模型的技术路线,正驱动全球AI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叠加二级市场AI产业集群效应的不断凸显,AI产业有望成为全球科技领域中期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赛道之一。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运作报告披露期,财联社记者梳理后发现,与去年末相比,今年上半年部分理财产品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出现下降,且个股轮动频率也较以往有所加大。部分理财产品微调权益资产比重具体来看,以某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的一款权益类产品为例,截至今年半年末,该产品穿透后的权益类资产占比为2810%,而在今年一季末、去年末分别为3523%、3313%,年内累计降幅为713个百分点。
一、【南财理财通】城商行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榜单本文榜单排名来自理财通AI全自动化实时排名,如您对数据有疑问,请在文末联系助理进一步核实。南银理财两只现金类产品“珠联壁合日日聚鑫”、“珠联壁合日日聚宝”上榜,七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48%、256%。
财联社8月18日讯(记者徐川)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运作报告披露期,财联社记者梳理后发现,与去年末相比,今年上半年部分理财产品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出现下降,且个股轮动频率也较以往有所加大。部分理财产品微调权益资产比重具体来看,以某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的一款权益类产品为例,截至今年半年末,该产品穿透后的权益类资产占比为2810%,而在今年一季末、去年末分别为3523%、3313%,年内累计降幅为713个百分点。
三季度末存货价值或缩水超15%事实上,面板龙头业绩增速放缓,从下半年开始就可见端倪。“京东方的主业液晶面板业务,属于典型的周期性产业,受到市场周期波动的影响较为明显。对于面板价格下行,许意强表示,液晶面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走出了一轮长达10多个月的上涨趋势,如今市场增速放缓的本质,就是周期性的调整和波动,不只是修复过去一年面板上涨过快的局面。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京东方转型物联网,实则为延展显示行业价值链迈出了关键一步——其凭借多年在显示产业积累起来的核心技术与产业资源,通过“屏”这一触点深入到规模更加庞大的物联网体系,随着未来在业务上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万亿级市场应用的新空间将被撬开,蕴藏其间的无限价值也将加速释放。